苏北人在上海

苏北人在上海

8.9 out of 5 stars

8.9

Author:[美]韩起澜

Publisher:上海书店出版社

Subtitle:1850-1980

Published:2024-10

Page count:257

ISBN:9787545823912

Content Summary

近代以来上海苏北人群体的全景呈现/ 探究族群边界与文化认同的经典之作/ 什么是“苏北”,“苏北人”又是谁? 他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知名海外中国研究学者韩起澜教授的代表作品,探究族群边界与文化认同的经典之作,近代以来上海苏北人群体的全景呈现。韩起澜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和 丰富的历史细节,记录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历经磨难的群体,“完整诠释了何谓‘苏北’和‘苏北人’”。 🟢“苏北”的范围有多大?究竟是谁界定了“苏北人”?他们为何前往上海,又何以遭受长久的偏见?面对偏见,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学者韩起澜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兼具宏观的族群理论和微观的社会考察,分析苏北人作为族群的历史及其自身的族群认同,解答“苏北人”称谓背后的诸多谜团。 🟢真实记录苏北人的生活百态。无论是故纸堆里的历史文献,还是生动的口述访谈,如拼图般补全苏北人在上海的生活图景。一本描述扬州风景的书,为何引来扬州人的抗议?家园不保,棚户居民将如何面对?面对“通敌”指控,苏北人会怎样反击?为何一说自己是苏北人,找对象就成了难题?从方言、饮食、穿着、居所,到地方戏、同乡会、职业、婚姻……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历史细节,记录耐人寻味的来沪苏北人往事。 🟢知名学者李天纲、苏智良,知名文史作家张明扬、资深书评人维舟诚挚推荐!“韩起澜深入挖掘上海苏北人群体,探讨其作为一个族群的建构过程、面对歧视的抗争经历,以及在上海城市化、工业化和迁徙浪潮中的历史阵痛。”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苏北人成为上海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努力生存,却备受争议。一个人的原籍为何会引来众多讨论,“苏北人”的称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基于丰富的史料,美国历史学者韩起澜以上海苏北人为研究对象,从其生活、工作、习惯,以及他者对苏北人的印象与记忆切入,试图揭示其身份、偏见和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阐述作为族群的苏北人是如何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中被反复建构和延续的。苏北既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类别,又是社会建构的类别,从原籍的角度寻迹其历史,才能理解族群本身。尽管苏北人所受的偏见已逐渐消失在时代浪潮中,但其产生的根源,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著者简介】 韩起澜(1953—2023)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性别、比较劳工史、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主义和口述历史。曾获1986—1987年度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代表作有《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等。 【译者简介】 卢明华(1938—2024)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译有《美国史:1933—1973》《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等。 【各界评价】 大都市内部的族群问题值得关注,只因为它是真实存在(过)的。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叙述,增进理解,旨在消除偏见,促进融合。我曾参与和见证韩起澜教授的上海苏北人研究,其作品堪称范本!她和其他几位学者一起,构成了海外“上海学”的主力,值得钦佩! ——李天纲(复旦大学教授) 美国学者韩起澜从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等角度,完整诠释了何谓“苏北”和“苏北人”,讨论苏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并就上海人歧视苏北人的原因和程度,提供了精彩的、令人信服的史料和案例,引起我们的兴趣,更促进了我们的深思。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什么是“苏北”,什么又是“江北”?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韩起澜深入挖掘上海苏北人群体,探讨其作为一个族群的建构过程、面对歧视的抗争经历,以及在上海城市化、工业化和迁徙浪潮中的历史阵痛。看完这本书,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苏北人身份了。 ——张明扬(知名文史作家) 看似“天生”的群体身份,实质上也是被建构起来的。既然苏北人的形成是特殊经历的结果,那也可能逐渐消亡。小群体的成员竭力摆脱原本被污名化的身份标签,通过模仿、隐匿、伪造、通婚等各种方式实现向上流动,融入大群体。可以说,这是一段隐秘的历史。 ——维舟(资深书评人)

Catalog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寻觅苏北 苏北:其地 苏北:其理念 第三章 从移民变为族群 从苏北到江南 上海的客民 棚户区的斗争 争夺的领域:争夺上海文化 第四章 族群因素的作用:上海劳工市场中的苏北人 上海劳工市场的地区性质 籍贯等级结构的根源 第五章 有争议的族群:苏北人的自我认同 同乡会 自我认同 第六章偏见政治 “江北通敌者” 苏北人的团结 第七章 无形的不平等:1949年后上海的苏北人 当代上海的傲慢与偏见 不平等的结构 第八章 籍贯的族群含义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Original Summary

[" 他断言,这些差异可能使一对夫妻水火不容。一位年轻妇女附议:她在登门拜访了男方的家,吃了一盘八个皮蛋的菜肴后取消了同那个男的的婚约。”上海人会认为皮蛋是一种精品,精品应当用小量上菜。我认识到如果我嫁给这样的男人,那就会非要为这样的小事争吵不可。” () —— 引自第101页 "," 第一个截止期限到来时,棚户区依旧草棚林立,下午八点钟,工部局派出50名中外武装巡捕去勒令居民离开。草棚居民表示无意服从;大约2000居民发动抗议。妇女们拎着便壶作武器;男人手持扫帚,孩子们挥舞着平时用来清涮便壶的刷子,他们指责巡捕房行为“没有人性”。妇女们用便壶围成一垛包围巡捕的墙,巡捕房让了步,同意再宽限五天让居民迁出,否则将加派军队再来。 草棚居民加紧其有组织的努力:来自上海东部棚户区的代表前往上海北部和西部的棚户区,建立了上海公共租界各区联合会。该联合会的代表最终与工部局达成协议,把棚屋拆除推迟到秋天。棚户则答应建立责任制确保不再搭盖新的棚屋。 () —— 引自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