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总督
9.6 out of 5 stars
Author:鞠海
Publisher: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Subtitle: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Published:2024-10
Page count:472
ISBN:9787559676641
Content Summary
#编辑推荐# 1.编绘全彩作战示意图14幅,加入安徽、江西全彩古地图2幅,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战役涉及的地形、细小地名,满足战争史爱好者的需求。 2. 随书附赠全彩《曾国藩的五次困局》思维导图+曾国藩大事记年表。正文各章配有相应的导图,展示让曾国藩陷入困局的夹缝势力有哪些、这些势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什么,以及曾国藩受到的影响是什么。此外,还特别定制曾国藩在本次生死局里的典型心态,增加轻松的氛围感。大事记年表不仅涵盖书中所涉的关键事件、人物,更补充与核心事件相关的史实,方便读者把握前后的历史背景,可在阅读正文时对照使用,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3. 目前以曾国藩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和通俗著作众多,都将曾国藩置于晚清政治大格局中进行考察,涉及曾国藩与各种势力集团的关系。但关于曾国藩生死经历和态度的研究著作并不多,传记虽也提到曾国藩自杀,但是多以讽刺和调侃为主。 本书却从中国人忌讳的“死亡”作为书写的起点,认为他的两度自杀,五陷生死局的经历值得深挖,因为这些生死经历不仅煎熬着他的肉体和精神,也牵动着其所处时局的各种势力。无论是研究曾国藩个人,还是追溯那段晚清史,五大生死局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4.以曾国藩担任总督前后的视角为核心,厘清曾国藩困局所处的历史夹缝,展示晚清复杂变动的政治生态网络,考察晚清军政史,探究造成曾国藩五次困局的原因。曾国藩的五次困局恰是晚清政局的转折关头,此时的晚清军政系统正面临诸多棘手难题,这是造成曾国藩身处多重夹缝的推手。 夹缝里既有战场的血雨腥风,亦有庙堂上君臣的制衡猜忌,同僚的倾轧,还有挚友的相知相助和族中兄弟的深厚情义。 他就任的两江总督,号称“东南第一要缺”,其历任人选关系着清朝历代的满汉关系、央地关系、南北关系等时局的变化,曾国藩的就任也不例外而,两江总督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却是高危职业,不得善终,夹在多重势力之间,是个烫手山芋。 曾国藩刚一上任总督,就遭遇祁门被困的生死局。其实这不是曾国藩第一次应对生死局,也不是他最后一次。此前有两次:四十四岁,兵败靖港,跳河自裁;九江又败,二度投湖;此后还有两次:五十岁时,兵困祁门,生机渺茫,悬剑帐中,随时自裁;五十六岁,北上剿捻,河遇风暴,险些身溺。五十八岁的他又被调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在直督任上,步步小心。六十岁时,天津教案爆发,他又被拽入中外交涉的繁重事务里。 5.通过五个生死困局看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从1852年奉旨办理团练,至1872年病逝金陵,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先后由兵部左侍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看似万人羡慕的高光时刻,于曾国藩而言却也是生命中的至暗时期,因为与殊荣相伴的是生死煎熬。对于他而言,这二十年是一个个焦心难挨的日子,他的精神和肉体都在极限上挣扎。 书中每一个生死局都是一个极端困局,每一个困局里有着多重难题,每一重难题就是一个压力层,被夹在其中的曾国藩,并没有多少选择的空间。 担任总督之前,他率孤军迎敌,不但得不到同僚友军的协助,反而受到君王中枢的猜忌,常陷战阵之危的困局。担任两江总督后,随着权力的增大,他肩上责任和面对的压力陡然增加,不仅要想御敌之策,更要协调各战区的关系,处理复杂的人事纠葛和权力纠缠,常因心绪焦虑而陷入迷茫绝望的困局中。而到了直隶总督后,他又面临处理中外事务的难题,处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夹缝中。 6. 展现大变局下一个苦苦支撑的平凡人的命运本质。利用“私领域”史料里较少被使用的情感史、生活史、心灵史资料,对曾国藩的生活细节和情绪波动进行了丰富的特写,充分挖掘其高光时刻背后的至暗人生体验。 他面对绝境时的状态和我们大同小异——也会情绪崩溃,日常失眠,身体报警。曾国藩被外力强推着往前走,走得相当吃力,途中明枪暗箭不断,处处由不得他作主,却要他来为全局挑上这副重担。他时常陷入精神内耗,无助而沮丧,但也只能苦苦支撑,一日一日地熬下去,熬到人事已尽,但凭天命。 7. 这是一本与生活缠斗的心路手记,细细展现一个后世眼中的“大人物”在时代夹缝中如何安顿自己、处理个体的生命焦虑。书里一副对联格外打动人:“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是有信念之人,哪怕做事的空间狭窄、逼仄,他也坚守着信念,一日一日地化解困境,“心力交瘁,困知勉行”。 8. 重新挖掘曾国藩留给当下的精神遗产。不是世俗的成功学,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中国传统千年文脉培育出的精、气、神—— 任凭局势再动荡,时代再艰难,曾国藩始终能够坚守信念,他生平所有的成长皆在他受挫受辱之时,书里的曾国藩无论在何种险境下,始终保持着有秩序的生活作息,通过秩序感对抗大变动给人带来的慌张感。这套日常经验实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曾国藩身上不浮躁、务实做事的品质和长线思维,也值得重新审视: 面对困境、绝境:“心力交瘁,困知勉行”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行而不辍,小心安命,埋头任事” 感觉撑不住时,鼓励自己一日一日地熬下去:“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感到迷茫和沮丧时:“步步向前,日日不止,自有到期” 想贪图安乐,敷衍了事时:“天下断无易处之境,人生哪有空闲的光阴” #推荐语# ◎作者仔细阅读了相关史料,比勘对照,写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紧扣曾国藩人生几个最重要节点、几个生死关头,这样显得深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传记。 ——马勇,著名历史学者、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夹缝中的总督》不仅跳脱了“三不朽”式的曾国藩形象,建构了历史书写的另一种模式,而且展现了帝国晚期士大夫的另一种“死亡”形式。海德格尔说:人是“总有一死的存在者”。曾国藩正是意识死亡而存在于世界,才使得个体存在的本性具有宏大历史叙事的结果。 ——张侃,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兴一代令人着迷,他们从书生变成将军、洋务推动者,试图捍卫旧秩序,又开创新时代。曾国藩是其中最富成就,亦最令人费解的一位,这本著作给出了新颖的解读。 ——许知远,单向空间创始人、《十三邀》主创 ◎这些年出版过很多版本的曾国藩传记、湘军战记、曾国藩书信(解读),乃至曾国藩成功学,总觉得题无剩义了,直到看到这本书的书稿。感佩于作者挖掘出“生死之间”这个全新的角度之余,也再次被作者引领到曾国藩的历史世界中,如作者的总结,“尽己所能,坚忍持之”,唯有一生俯首拜涤生。 ——张明扬, 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书评人 ◎从“生死困境”切入讲述曾国藩,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把“历史事件”还原为“心灵事件”,是个很棒、很创新的写法。如果你不满于了解曾国藩的成事之道,那么不妨先回到历史脉络的叙述,理清曾国藩步入绝地困境的过程,理解他在非常时刻的表现,而后“知其所以然”。 ——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 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这既是个人境遇所逼,也是时代潮流所迫”。担任总督之前,曾国藩率孤军迎敌,受到君王中枢的猜忌,常陷战阵之危的困局。担任两江总督后,不仅要想御敌之策,更要协调各战区的关系,处理复杂的人事纠葛和权力纠缠,常因心绪焦虑而陷入迷茫绝望的困局中。而当上直隶总督后,他又面临处理中外事务的难题,处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夹缝中。每次生死局都牵扯着时局中的各种势力,也都煎熬着曾国藩的肉体和精神。 作者紧扣曾国藩的五大生死局,以其奏疏、日记、家书、书信及亲朋僚友的记载为核心资料,探究其人生各阶段所陷生死局的时代背景、自身处境和心理状态,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虽然本书考察曾国藩应对不同生死局的不同做法和心态,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还是曾国藩,他内心的某种坚守从未改变。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不仅是时代和他的“变”,更是他在大变局里的“不变”。也许,内心的坚守才是曾国藩精神力量的真正所在,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曾国藩精神遗产的意义所在。
Catalog
自序 xi 序章 曾国藩之死 001 第一章 靖港跳河 007 01 兵败自杀 010 02 墨绖从戎 013 03 八旗、绿营和团练 018 04 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 023 05 审案局 028 06 永顺营事件 032 07 与王錱的分途 038 08 “屡试屡变”办水师 044 09 与咸丰皇帝的战略分歧 050 10 湘军出征 056 11 初次自杀之谜 061 12 湘潭大捷 068 13 君臣之防 071 14 祭奠恩师,挥师田家镇 074 第二章 九江策马 083 01 九江大战:遭遇石达开 086 02 兵阻九江 094 03 另立内湖水师,弹劾江西巡抚 098 04 塔齐布病逝,萧捷三阵亡 104 05 罗泽南别走 108 06 蜡丸隐语,棋危劫急 114 07 非位任巡抚,决不能以治军 124 08 丁忧反思,中年改弦易辙 129 第三章 祁门被围 135 01 再度出山莅事 138 02 三河镇大败:湘军最严重的一次惨败 143 03 先轸归元何日是? 148 04 好战友胡林翼 153 05 “图皖”的方案 158 06 太湖之战:安庆大战前的预演 162 07 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 176 08 两江总督,何担重任? 179 09 兵入祁门,兵困皖南 184 10 安庆大决战 199 第四章 金陵困局 215 01 节制四省军务 220 02 杭州陷落及曾国藩的南路战略 223 03 上海告急,淮军入沪 229 04 曾国藩围攻金陵的部署 233 05 兵进雨花台 237 06 多隆阿临阵退出 239 07 咸同大瘟疫 245 08 雨花台血战四十六天 248 09 季弟殒命 260 10 太平军进北攻南 265 11 曾国藩金陵考察 270 12 李秀成的不归路 276 13 天京攻坚战 279 14 曾沈厘金之争 289 15 难兄难弟 296 16 最终的胜利 301 17 功成后的猜忌 307 第五章 临淮遇险与天津名裂 317 01 剿捻新任务 320 02 剿捻战略 324 03 屡辞“节制三省” 329 04 河防之策 332 05 思退隐 336 06 河防失败,辞职引退 340 07 鞭跛鳖而登太行 347 08 天津教案始末 352 09 曾国藩的遗嘱 362 10 曾国藩的对外思想 368 11 办案思路 374 12 查案辩诬 377 13 法国的要求 379 14 上折 382 15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384 16 以和结局 388 尾章 铜官感旧 397 尾注 405 参考文献 449 出版后记 453 · · · · · · (收起)
Original Summary
No Original Summary